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中國文學史(二十五)邊塞詩派

壹、興起之因
一、邊塞詩派的產生背景
唐代國力強盛,疆域廣闊,內地與邊疆各民族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邊事增加,戰爭頻繁。盛唐文人們多熱衷於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從軍邊塞為國立功成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種新的出路,而且他們也嚮往新奇的邊疆生活、邊塞風光。在這種社會歷史背景下,文人邊塞生活的機遇和經歷大大增加,由此促進了邊塞詩創作的繁榮。此外,前代戰爭行役、征夫思婦題材的詩歌,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邊塞詩的創作,都為唐代邊塞詩的興起提供了創作上的借鑒。

二、邊塞詩派的特點
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適、岑參,還有王昌齡、李頎、王之渙、崔顥、王翰等眾多作家。作者往往樂觀、熱情,富於浪漫氣質,顯出強烈感染力量。
邊塞詩長於七言,詩風奔放雄偉,氣象見長。
邊塞詩的內容主要反映邊塞戰爭生活的艱苦和軍旅生活的種種體驗,以及征人、思婦的離愁別緒;抒發為國立功的豪情壯志和不滿現實的情緒;描寫邊塞風光、異域風情。邊塞詩在題材的開拓和意境的創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貳、代表作家
一、岑參
(一)拓寬邊塞詩的主題內容
與高適同樣有強烈入世精神,邊疆大漠在岑參眼中也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色。
殷璠雲:「參詩語奇體俊,意亦奇造。」

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二)以七言詩見長
借鑑高適等人七言歌行縱橫跌宕、舒卷自如的體勢而加以創新,形式接近樂府而自立新題。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馬上相逢無只筆,憑君傳話報平安。《逢入京使》

二、高適
(一)慷慨激昂的基調
奮發激昂的高亢基調,來自詩人親臨邊塞(薊北和河西幕府期間)的實際生活體驗,縱橫頓宕,蒼涼悲慨,充滿對出塞征戰的雄心勃發。高適的邊塞詩最大特色在於其深刻的思想,詩人常以政論的筆調表達自己對戰爭的意見,揭示邊防政策的弊病,同時流露對士兵的同情,對將帥的諷刺。

萬裏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

(二)以質實的古體見長
殷璠雲:「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七言歌行外,以長篇詠懷式的五言古詩揉合邊塞見聞及功名志向。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摐(ㄔㄨㄤ)金伐鼓下榆關(山海關),旌旆逶迤(ㄨㄟ |ˊ)碣石間。《燕歌行 並序》


三、王昌齡
睥睨一世的狂放氣概,作詩講究立意構思、緒密思清。以絕句長(當時可歌的樂府),可入樂,可唱。七絕前人往往以之與李白並稱。明代王世貞說:「七言絕句,王江陵(寧)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或言:「三唐七絕,並堪不朽,太白、龍標,絕倫逸群。」沈德潛:「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
(一)長於七言
王昌齡七絕的藝術特色十分鮮明。他善於運用七絕表達剎那間的感觸。
七言絕句只有四句廿八字,王昌齡對每一句都經心地加以處理,沒有閒筆。他的起句往往是驟響易徹,而以雷鳴之勢打開一個局面,如「大漠風塵日色昏」、「琵琶起舞換新聲」等。
但最妙的往往不是起句,而是第三句。絕句一般都要在第三句另闢新境,所以首二句要平緩些才能翻上一層。王昌齡的起調已高險,卻在第三句還能就勢一振,把思想感情再往上推;至於末句,則時而實在、肯定,時而含蓄,餘音裊裊。

(二)題材多樣
其一,七言絕句以寫邊塞、從軍為最著名,如《從軍行》、《出塞》,意境開闊明朗,情調激越昂揚,文字精煉,音調鏗鏘。即使一些邊愁的詩,也是悲涼慷慨,深沉含蓄,使人吟味無窮。《從軍行七首》章法井然,清而剛,婉而健,有氣骨,聲情悲壯激昂。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捲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穀渾。《從軍行七首之五》

其二,寫閨怨題材,如《越女》、《採蓮曲》等,描繪民間少女的天真爛漫,不加修飾,意致清新;又如《閏怨》等,寫婦女的哀愁和幽恨,情意真切。《閏怨》寫不知愁的少婦,本來無憂無慮地登樓欣賞春景,可在見到陌頭柳色的一剎那,忽然感到自己的孤獨。全詩就是靠剎那的感觸來啟發詩者的聯想。其描寫不淺露、不傖俗,而顯得含蓄蘊藉,情致幽遠。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

其三,贈別詩,晚年詩風清逸明麗,被貶後與山水詩人交往密切,受南方自然風物的薰陶。如《芙蓉樓送辛漸》等寄懷友人的詩,寫得真摯高潔。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