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中國文學史(二十)五言古詩

古體詩體制
名稱
又稱古風、古詩,相對於近體詩而言。
本質
民間文學自然發展。
格律
不分平仄,不求對仗,不限句數,可換韻。
句式
句式較整齊。五言為主,七言居次,亦有雜言者,俱由樂府詩演變而來。
入樂
不可歌
發展
產生於兩漢:五言古詩成立於班固《詠史詩》。
成熟於魏晉:七言古詩成立於曹丕《燕歌行》
衰退於南北朝:南朝多宮體詩,北朝多樸質雄渾之作。
復古於唐宋:陳子昂直承漢魏,歐陽修、蘇軾多佳作。
古詩十九首
一、   始見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昭明文選。
二、   原詩無題,以各詩第一句作題。
三、   非一人之作,大致可判斷為東漢末年不得志的文人。
四、   東漢末年五言古詩的最高成就。
五、   反映遊子他鄉、逐臣棄婦、朋友闊絕、生命無常的主題。
佳作
《孔雀東南飛》和蔡琰(|ㄢˇ)的《悲憤詩》為長篇敘事詩的雙璧。


就年代概略區分,西漢為醞釀期,東漢為建立期,建安前後為成熟期。西漢為辭賦的全盛期,新體詩仍在蘊釀。《戚夫人歌》、《李延年李夫人歌》為未成熟的嘗試狀態。

壹、發展初期
五言詩在兩漢民謠和樂府民歌中首先產生和發展起來。
西漢成帝時歌謠,已為完整的五言形式;東漢時五言歌謠繼續產生,並被採入樂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採蓮》等,已是比較成熟的五言作品。

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人,桂樹華不實,黃雀巢其巔。故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漢書•五行志》

貳、建立期
文人五言詩的出現說明五言詩成立之新階段。
舊傳文人五言詩始於西漢枚乘(ㄔㄥˊ)、李陵、蘇武、班婕妤等人的五言作品,眾說紛紜。
然今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當為東漢班固的《詠史》,鍾嶸雲:「班固詠史、質木無文。」
班固很大程度上是以史學家的筆法寫五、七言詩,仍以敘事為主,即使像《詠史》這樣最適合於抒情言理的作品,依然重在陳述史實。


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詠史》

繼作者有張衡《同聲歌》、秦嘉《贈婦詩》、趙壹《疾邪歌》等,表現技巧日趨成熟。
一、張衡《同聲歌》
自張衡始,東漢文人五、七言詩形成了以抒情為主的基本走勢。
通篇假託新婚女子口氣自述,並借鑒了民歌的表現手法,措辭奇妙,興寄高遠。

情好新交接。恐懍(ㄌ|ㄣˇ)若探湯……樂莫斯夜樂。沒齒焉可忘。《同聲歌》

二、秦嘉《贈婦詩》
描述夫婦經歷過纏綿悱惻的生離死別,詩中有對車駕的描寫,用來襯托詩人百感交集的複雜心情。
「遣車迎子還,空往復空返」,傳達的是失望之情;
「良馬不回鞍,輕車不轉轂」,表現的是臨路悵惘、徘徊不定;
「肅肅僕夫征,鏘鏘揚和鈴」,暗示車鈴催促啟程,流露出無可奈何之情。
《贈婦詩》乃東漢文人五言抒情詩成熟的標誌。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ㄓㄨㄣ ㄐ|ㄢˇ)。憂艱常早至,歡會常苦晚。《贈婦詩》

三、趙壹的《疾邪詩》
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疾邪賦》之後,以秦客、魯生對唱的形式出現,二人各申己志。以「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開頭,表示他對上位者的徹底絕望。《疾邪詩》所表達的感情在東漢文人詩中最為激烈,不是一般的憤世疾俗,而是刺世疾邪,具有東漢黨人的婞(ㄒ|ㄥˋ,固執)直之風。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
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伊優(獻媚)北堂上,抗髒(高亢剛直)倚門邊。

參、成熟期
東漢末年《古詩十九首》的出現,標誌著五言詩已經達到成熟階段。
至建安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四言詩「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詩則「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詩品》),成為最盛行的詩體,出現了大批名作。
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彙,從而擴展了詩歌的容量,能夠更靈活細緻地抒情和敘事。
在音節上,奇偶相配,也更富於音樂美。因此,它更為適應漢以後的社會生活,從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地位,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