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中國文學史(38)曹氏父子

曹操文學成就與風格

壹、作品類型
一、關涉時事
詩篇以簡練的語言反映了漢末戰亂的現實和人民遭受的苦難,高度概括地寫出了這一段歷史過程,因此鐘惺《古詩歸》譽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代表作為《薤露(古時送葬的歌曲)行》和《蒿裏(位於泰山南面,相傳為死者葬身之所)行》。
前一篇反映何進謀誅宦官事敗,董卓入洛陽作亂;後一篇寫關東各州郡興兵討卓,又各懷野心,軍閥間爭權奪利釀成天下喪亂的歷史事件,在內容上緊相承接。對長期的戰亂給社會和百姓造成的災難、痛苦,深表關懷和同情。也體現了曹操作為傑出的政治家欲整治國家、統一疆土的胸懷和抱負。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蒿裏行》

二、表述理想
《短歌行》的主題是求賢,以「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ㄅㄨˇ),天下歸心」等詩句,抒發求賢若渴,廣納人才,以冀成其大業的心情。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步出夏門行》則接連用「神龜」、「騰蛇」和「老驥」三個比喻,從正反兩面引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主題,情懷慷慨,真氣回蕩。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步出夏門行》

貳、作品風格
一、繼承漢樂府傳統
曹操詩是學習漢樂府結出的碩果。他採用樂府古題寫時事,比如漢樂府的《薤露行》和《蒿裏行》本是挽歌,曹操卻用來描寫當時的社會現實。被譽為三百篇以後,最出色的四言詩。
其詩反映現實、語言古樸率真,所以胡應麟說曹操《短歌行》等詩是「漢人樂府本色尚存」
二、悲涼跌宕之氣
曹操詩歌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它們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
鍾嶸《詩品》:「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陳祚(ㄗㄨㄛˋ)明評其詩「跌宕悲涼,獨致超絕」
三、為文率真流暢
如《讓縣自明本誌令》,自述大半生奮鬥經歷,分析當時形勢,剖析自己的心志,其中「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等語,寫得極其坦率而有氣魄。
東漢以來,散文出現了駢化的趨勢,至漢末而漸顯;一般散文作者開始講求對偶、注重用典。而曹操以其平易自如的文體,在當時獨樹一幟。魯迅曾稱讚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師」。

參、影響
曹操是建安文壇的領袖,他不僅以自己的創作開風氣之先,影響了一代詩風,而且還以其對文學的宣導,為建安文學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劉勰《文心雕龍‧時序》在論述建安文學繁榮原因時,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事實上,建安時期的主要作家,無不同他有密切關係。曹丕、曹植是他的兒子,七子及蔡琰(|ㄢˇ)等,也都託庇於他的蔭護。可以說,鄴下文人集團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基礎上形成的;而他們的創作,也是在他的倡導影響下進行的。

=========================================================================


曹丕文學成就與風格

壹、作品類型
即魏文帝,字子桓,曹植兄。意境宏大,筆調明朗,悲涼慷慨,剛健有力。至其「燕歌行」,七言詩體正式成立;《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
一、個人情志
宴遊詩描寫了在鄴城詩酒留連、優遊宴樂的生活,文詞富麗,常用對偶。
抒情言志如《黎陽作》三首、《至廣陵於馬上作》等,分別抒寫了建安十六年西征關中、黃初六年東征孫吳時在途中的感受,詩中既寫了行軍的艱苦,更突出救民塗炭和志在靖亂的決心。
二、征人思婦
寫相思離別及思鄉之情。代表作《燕歌行》、《雜詩》等。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
慊慊(ㄑ|ㄢˋ)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燕歌行》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鬱鬱多悲思,綿綿思故鄉。 願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梁。向風長嘆息,斷絕我中腸。《雜詩 節錄》

貳、作品風格
一、個人情感的抒發
曹操是亂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與歷史命運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負有關,曹丕卻更努力於個人情感的表達。著名的作品《雜詩》,採用了《古詩十九首》的題材,然而他「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的體驗,甚至超過漢末遊子自身的切膚之痛。他對人生中淒涼情感的體驗,超出同時代其他詩人。
二、民間主題與文人手法的揉合
主要表現在語言的工麗綺練和藝術形式的創造上。
善於選用清詞麗句,配以諧和的音韻,表達他纖麗的情思;然語言不尚繁縟,比較流暢,民歌風味相當濃,顯得格調清新,即劉勰所說「洋洋清綺」,文采清麗。另方面,其思婦、棄婦、寡婦題材的作品,寫得淒婉動人,對她們的心理活動有深入的刻畫,亦與漢樂府民歌風格接近。

=========================================================================


曹植文學成就與風格

壹、詩歌作品分期及風格
字子建,因最後的封地在陳郡,故後人稱之為「陳王」。
第一個使樂府詩文人化、大量寫作五言詩的詩人。謝靈運:「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詩品喻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其創作以曹丕稱帝(建安二十五年)為界。
一、前期飲宴唱和
前期描寫遊樂宴享之事,內容比較空虛浮泛,但也有不少篇章展現作者的積極心態。
時而展現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
或寫「幽並遊俠兒」的高強武藝和報國立功的壯志,以「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等句作結,表現了建功立業的抱負。
時而反映生乎亂、長乎軍的時代感受。著重東漢皇都洛陽在戰亂以後的殘破荒涼景象以及詩人的內心激動,反映漢末軍閥混戰所造成的社會破壞。
二、後期表現身世與沉痛心情
曹植後期詩歌,主要是表達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
《野田黃雀行》作於曹丕繼位之初,詩中以黃雀上遇鷂鷹、下逢羅網,來比喻好友被曹丕所殺。
《贈白馬王彪》以感情活動為線索,集中抒發了詩人數年來屢受迫害而積壓在心頭的憤慨。
《七哀》以棄婦託寓身世,使用夫婦比君臣的手法,訴說自己被長時間棄置勿用的愁思。
《籲嗟》表露在現實世界中處處碰壁,深感時常流逝,功業無成,終在幻想中得到解脫。
《洛神賦》通過人神戀愛的悲劇,表達無盡情意,文字整鍊,詞藻華麗。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歎有餘哀。借問歎者誰?言是宕子妻。……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七哀 節錄》

東西經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風起,吹我入雲間。
自謂終天路,忽然下沉淵。驚飆接我出,故歸彼中田。
飄颻周八澤,連翩歷五山。流轉無恆處,誰知吾苦艱。
願為中林草。秋隨野火燔,糜滅豈不痛,願與根荄連。《籲嗟 節選》

貳、影響
一、善於運用傳統的比興手法
體現《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重比興效果。詩歌開篇的比興所傳達的某種情緒往往以居高臨下之勢籠罩全詩,一氣貫注,所謂「陳思最工起調」,正是指此而言。

二、將抒情和敘事有機地結合
漢樂府古辭多以敘事為主,至《古詩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佔重要地位。
曹植發展了這種趨向,使五言詩既能描寫複雜的事態變化,又能表達曲折的心理感受,這一切都通過他凝聚在五言詩的創作上,形成自己的風格,完成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鍾嶸《詩品》:「之於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
南北朝時期的大部分作家都習尚綺靡詩風,只是片面地發展了曹植詩歌「詞采華茂」的特點,而忽略其「骨氣奇高」的精髓,甚至出現齊梁間詩歌「採麗競繁,而興寄都絕」的局面。

中國文學史(37)建安風骨



壹、基本定義
建安風骨係指建安時期的詩歌創作中,以表現出明朗剛健、悲涼慷慨為主要的特色。劉勰以「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點出建安風骨的特點。
以「風骨」評詩論文最為完備且具系統的是劉勰的《文心雕龍》,當中有如此評論:
一、論風
認為《詩經》的《國風》:「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從教化作用立論。要求作品有情志,有感動人的力量。
二、論骨
劉勰:「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
語言端正勁直、析辭精練才算有骨;如果思想貧乏,文辭又不精練,就無骨可言。

劉勰與南朝鍾嶸(稱為「風力」或「骨氣」)皆提倡「風骨」,並以之作為對六朝形式主義文風進行批判的武器,但由於積重難返,風骨說在當時並未取得太大的成果。到了唐代,陳子昂基於改革文風的需要,高倡「漢魏風骨」,橫掃六朝綺靡文風的餘習;李白更標榜「蓬萊文章建安骨」,最終使唐代詩歌的革新運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貳、主要特色
一、人生苦短的哀歎
當時社會動亂,生靈塗炭,疾疫遊行,人多短壽。面對短促而又多艱的人生,有人單純的哀歎,有人慨歎歲月短促、功名未立,卻仍努力追求;有人則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

常恐時歲盡,魂魄忽高飛。自知百年後。堂上生旅葵。《阮瑀.詩》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門行 五之四》

二、悲涼慷慨的時代特色
東漢末年的動亂,建安文人飽受亂離之苦,同時也激起他們的政治熱情。建功立業、揚名後世,成為他們共同的追求。曹氏父子以天下為己任,有救民塗炭之志,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與建安七子共同建構鄴下文學集團。「慷慨」一詞和「悲風」的意象,為建安詩人所慣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曹操.短歌行》
悲風淒厲秋氣寒。《曹丕.燕歌行》


三、走向自覺
建安詩人多以文才武略自負,在進行詩歌創作時,另闢蹊徑,努力展現自己獨特的風貌。
詩體方面,五言詩及七言詩於此階段成熟。特色在於運用新起的五言形式,從民歌中吸收長處,抒寫懷抱,文學批評;七言詩形成,辭賦轉變,華采駢偶之開端。
    建安詩人處於時代與個人雙重悲劇的交匯點上,都敢於正視苦難的社會與人生,勉勵自己及他人惜時如金,及早建功立業,贏得不朽的名聲。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中國文學史(36)南宋詞


階段
特點
代表作家
南渡前後
(靖康之變)
愛國主義之詞
辛棄疾、朱敦儒
宋金媾和
格律派
姜夔、史達祖、吳文英、周密、蔣捷、張炎
宋末
多含興亡之感
王沂孫



階段一、南渡前後
一、辛棄疾
辛棄疾出生前幾年,宋室遭逢靖康之難。曾自謂人生在世,當以力田為先,故號稼軒。
(一)形式自由無拘束
無論是篇幅短窄、形式格律接近於聲詩的令曲小詞,或者是格式多變的長詞慢調;也無論以賦體、詩體入詞,或者「以古文長篇法行之」,打破詩詞界限,用韻絕不限制。在蘇軾「以詩為詞」的基礎上,進而「以文為詞」,將古文辭賦中常用的章法和議論、對話等手法移植於詞,形成散文化的歌詞,都能夠縱橫而能謹嚴,各得其宜。
其次,在語言運用上,尤其是在大量的用典、用事,喜用民間口語,別有風味。所謂「驅使莊、騷、經、史,無一點斧鑿痕,筆力甚峭」, 融化詩經、楚辭、老莊語句,是辛詞特殊造詣的體現。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沈酣求名者,豈識濁醪(ㄌㄠˊ)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賀新郎》

(二)擴大內容意境
題材不拘,無所不寫,與蘇軾詞同為豪放,但「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有積極用世的愛國詞章,也表露對田園山水及農村生活的熱愛。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西江月 節錄》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

(三)風格多樣化
《人間詞話》:「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辛棄疾以其對民族苦難的深刻認識,作品多勇武雄偉,但也有纏綿細緻的感情;寫豪氣,而以深婉之筆出之;抒柔情,而滲透著英雄的豪氣。悲壯中有婉轉,豪氣中有纏綿,柔情中有剛勁,是稼軒詞風的獨特外,也是辛派後進不可企及之外。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破陣子 節錄》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摸魚兒》


二、朱敦儒
歷經北宋繁榮,南渡苦痛、偏安的狀態。風格隨人生歷程變化而變化。早年婉麗明快為主,中年因國家破亡,中原淪陷的悲憤,以悲壯慷慨為特色。晚年清疏曉暢見長,語言通俗,明白如話。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慢帶疏狂。曾批給露支風敕(ㄔˋ),累奏留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鷓鴣天》



階段二、宋金媾和
偏安小康時期,辛棄疾、陸游的壯烈呼聲仍為當日管絃所掩。「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大部分詞人重度雕章琢句,審音協律的生活,分題限韻,偏重形式,回到周邦彥的格律詞風。

一、薑夔(ㄎㄨㄟˊ)
(一)創調審音
創製新譜,改正舊調。柳永、周邦彥等詞調上僅註明宮調,薑夔能自度曲,先作詞後譜曲,可以不受固定格律限制,而可舒卷自如的抒發感情,音樂節奏更能體現詞人情感的律動。並於詞旁載明工尺譜,於中國音樂史有重要價值。
(二)語言精煉
詞序亦精心結撰,成一韻味雋永的小品。
在語言上,薑夔也受蘇辛影響移詩入詞,使詞的語言風格剛化和雅化。他稟承周邦彥煉字琢句的態度,借鑒江西詩派清勁瘦硬的語言特色來改造傳統豔詞和婉約詞華麗柔軟的語言,而創造出一種清剛醇雅的語言風格。「誰念我,重見冷楓紅舞。」千錘百鍊,直比陳師道、賈島諸人。
(三)反俗為雅、詠物用典
薑夔下字運意都力求醇雅,故被奉為雅詞典範,影響頗大,遂成一派。
清人汪森《詞綜序》說:「鄱陽薑夔出,句琢字煉,歸於醇雅。」張炎則用「清空」二字概括白石詞格,說「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薑夔詞風神瀟灑,意度高遠,仿彿有一種冷香逸氣,令人挹之無盡;色澤素淡幽遠,簡潔醇雅,能給人以隱秀清虛之感
然用典過多,詞旨雖含蓄,有時內容空虛。詠物寄託人生失意與對國事的感慨,有時則流於無病呻吟。王國維評論:「白石寫景之作,……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點絳脣》

(四)詞境獨創
寫別離、淒涼寒苦,偏愛衰落、枯敗的意象群。白石詞中多冷香、冷紅、冷雲、冷月、冷楓、暗柳、暗雨等意象群,營構出幽冷淒涼的詞境,色調陰暗,境界清幽悲涼,表現出詞人淒涼悲苦、孤獨寂寞的感受,劉熙載用「幽韻冷香」來概括白石詞風,獨具慧眼。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踏莎行 節錄》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暗香 節錄》


二、史達祖
薑夔出,句琢字鍊,歸於醇雅,於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併。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雙雙燕 節錄》


三、吳文英
作品合為《草窗詞》,主要在技巧方面講究,措詞守律精嚴。
其一,營造實有化的詞境:將西施廢墟以超常聯想,穿越時空實有化。
其二,章法結構錯綜疊映:撲朔迷離,被指斥為「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作品《鶯啼序》為詞史中最長詞調,典型體現這種特色。
其三,密麗深幽的語言風格:特別強調形式,將格律派詞發展到極點。協律、用典、詠物等更為注重。因片面追求格律,有堆砌之病,且「用事下語太晦」,甚被喻為詞中的李商隱。

宮裡吳王沈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髮奈山青。水涵空、闌幹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雲平。《八聲甘州》




四、周密
作品合為《草窗詞》,典雅清麗,是宋末格律派的重要代表。
其詞工麗精巧,善於詠物,與吳文英世稱「二窗」。雖沉溺典雅工巧中,仍表現時代愁恨。

回首天涯歸夢,幾魂飛西浦,淚灑東州。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最負他、秦鬟妝鏡,好河山、何事此時遊?為喚狂吟老監,共賦消憂。《一萼紅 節選》

五、蔣捷
格調清新,獨立於時代風氣之外,卓然成家。
有蘇辛色彩,格律派中爽朗有生氣者,呈現新的嘗試精神;少用典故套語,純任白描。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度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剪梅》

六、張炎
晚唐至宋末幾百年歌詞的結束者,藝術形式已再難進展。其詠物詞發展到極高境地,但張炎「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
成就與王沂孫相當,但取徑較寬闊,詞境豐富名暢。
論樂理和詞法的《詞源》,對後世詞學影響甚大,當中對宋代詞人的評論亦成為後人評論基準。
其主張首要「協音合律」,尊重音律,犧牲內容。
其次「雅正」,無通俗粗淺的氣味,不能為情所役,柳永「為風月所使」、蘇辛「作豪氣詞」故不必論;最終追求「清空」即空靈神韻,為詞的最高境界。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淒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高陽臺  節錄》

七、王沂孫
善用事典及擬人手法,寄情比興,傷時悼國,表現哀蟬悽楚之音。

白石飛仙,紫霞悽調。斷歌人聽知音少。幾番幽夢欲回時,舊家池館生青草。風月交遊,山川懷抱。憑誰說與春知道。空留離恨滿江南,相思一夜蘋花老。《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