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中國文學史(六)古文運動

壹、文體需求及時代背景

唐宋八大家是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明朝人茅坤編選這八人的散文為《唐宋八大家文鈔》,於是「唐宋八大家」的名稱便流傳於世。韓、柳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蘇洵等五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骨幹成員。

一、文體解放的需求

駢文盛行於六朝,它雖然具有對稱美與聲律美,但因對偶、句式、聲律等嚴格限制,使作家不能自由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能充分反映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因而產生了文體解放的渴求。

在駢文佔統治地位時,就有梁朝的裴子野、西魏的蘇綽、隋代的李諤,先後起來反對駢文,提倡古文,但影響都不大。

二、時代的推演

到唐代時,駢文已經僵化,既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也阻礙了文學自身的發展。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割據 ,戰亂頻繁,社會動盪。另一方面,唐代佛教和道教泛濫,佛寺道觀遍及全國各地,與國家爭人力,爭財力,加劇了國家的衰弱,也嚴重動搖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因此,不少知識份子為了崇儒抑佛,便倡導古文、反對駢文,希望以較自由淺白的古文來宣揚儒家思想,藉此重建社會秩序,於是古文運動便應運而生。

(一)初唐揭竿而起

初唐時,陳子昂寫了一些質樸平實的散文,開風氣之先。天寶以後,蕭穎士、李華、元結、獨孤及、梁肅、柳冕等人繼起,以儒家思想為依歸,倡導古文,成為中唐古文運動的先驅。之後,唐代最重要的古文運動領袖韓愈和柳宗元,高舉儒學復興的旗幟,提出了古文運動的理論綱領,並在古文創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又有劉禹錫、白居易、元稹、李翱等人的積極參與,使古文運動進入成熟與興盛的時期,從而壓倒駢文。但到了晚唐五代,駢文又瀰漫文壇。

(二)宋代推向高峰

北宋初,柳開等人起來反對頹靡的文風,以復興韓、柳的道統與文統為己任。北宋中期,政治改革的浪潮推進了文學的改革。這次古文運動以歐陽修為領袖,他高舉崇儒尊韓的旗幟,同時把儒學和現實聯繫起來,強調「明道」與「致用」相結合,寫出了大量明暢婉轉的散文,又熱心獎掖後進。稍後,王安石、曾鞏、三蘇把宋代古文運動推向高潮。




貳、古文特點


古文就是散文,也叫散體文,奇句單行,不追求語句對偶,句子可長可短,揮灑自如,不受拘束,言之有物,語言精煉。從先秦到漢魏,中國的散文很興盛,不但出現了《左傳》、《國語》、《論語》、《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等許多優秀的散文著作,也有李斯、賈誼、司馬遷、班固、曹操、曹丕、曹植、諸葛亮、嵇康等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家,無論記事、記言,或抒情、議論,表現形式都自由不拘,文章語言也接近口語。




一、語言精煉
古文語言精煉。所謂「精煉」,就是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反映紛繁的社會生活,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沒有多餘的詞句,而且有深刻的內涵,這是作家的基本功。《左傳》中的《曹劌論戰》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都是很好的例子。
《曹劌論戰》
《左傳‧莊公十年》記述魯國與齊國的長勺(在今山東省境內)之戰,全文只用了二百二十二個字,就寫出了這次戰役的準備、曹劌指揮作戰的情況和戰後的分析總結,揭示了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乃是民心,並塑造出了曹劌這一智勇雙全的愛國者形象。
《桃花源記》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只有319字,就完整地記述了武陵漁人發現桃花源的過程,描繪了桃花源中的優美景色和美好生活,寄寓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嚮往與追求。


二、文體自由
其一,古文的句式自由,沒有限制。
如《史記‧項羽本紀》:「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王,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今山東曲阜)出胡陵(今山東魚台)。」這裡多種句式,最長的一句多達十四個字,最短的句子僅有一個字,參差錯落,舒卷自如。
其二,古文篇幅不限長短。
如賈誼的《陳政事疏》長達五仟八佰餘字,而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僅有八十四字。
其三,古文功能多樣。
古文可用於抒情、寫景、述事、記言、記物、說理、議論、指令、陳訴,只要練好了基本功,便可無往而不利。


三、言之有物
古文要求言之有物,不說空話、廢話,不要無病呻吟,不搞文字遊戲。作者要以情動人,或以理服人,給予讀者理性的啟迪或感性的陶冶。
(一)思想深刻
《孟子‧盡心》:「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兩千多年前的民本思想,至今仍然閃閃發光。
(二)感情真摰
韓愈《祭十二郎文》:「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隻。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語言極質樸,沒有一個感嘆詞,卻感人至深,所以本文被譽為祭文中的「千年絕調」。




四、古文和駢文的差別

駢文例子: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橫柯上蔽,在晝猶昏。──吳均《與宋元思書》

古文例子: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柳宗元《小石潭記》



對偶
駢文多是兩句一聯,兩聯對偶。古文少用對偶句。
句式
駢文多用四字、六字句,稱為駢四儷六。古文句式長短不拘,自由靈活。
聲律
駢文講究平仄、古文任其自然。
辭藻
駢文注重用華美辭藻修飾,常用典故,有些甚至用典故堆砌成篇。古文樸實精煉,不假雕飾,少用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