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中國文學史(31)晚唐詩

壹、杜牧
自稱「苦心爲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於中間」(《獻詩啓》)。
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李深婉而杜俊爽。
「杜樊川詩雄姿英發,李樊南詩深情綿邈」。指明了兩人的區別。

一、強調創作的內容
不滿當時綺靡的創作風格,主張「文以意爲主,氣爲輔,以辭采章句爲之兵衛」(《答莊充書》)。
現存詩中有許多都寫家國社會的題材。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早雁》

二、懷古詠史的史詩著稱
杜牧律詩往往在廣闊遠大的時空背景上展開詩境,一方面又以麗景寫哀思,體現含思悲淒、流情感慨的特色,帶出盛衰興亡不可抗拒的深沉感慨。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澹雲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惆悵無因見範蠡,參差煙樹五湖東。《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其詩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情緻婉約,胡應麟《詩藪》用「俊爽」二字來概括這一基本風貌。

貳、李商隱
一生糾纏於牛、李黨爭,政治派別嚴重排擠傾軋與戀愛的痛苦,養成傷感抑鬱的性格,對於詩歌創作有極深的影響。
一、語言朦朧多義
大量運用比興寄託的手法,或藉古諷今,或託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寄興深微,寓意空靈,索解無端,而又餘味無窮。後人學他,往往徒有外貌,無其精神,變成形式主義。
爲了表現複雜矛盾的情緒,善於把心靈中的朦朧圖像,化爲恍惚迷離的詩的意象;非邏輯的、跳躍的意象組合,遂形成如霧裡看花的朦朧詩境。
前人說他「總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語,幽咽迷離,或彼或此,忽斷忽續,所謂善於埋沒意緒者」
元好問論詩絕句雲:「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註家輩出,一詩有各種意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


二、遲暮傷感的情調
淒豔渾融的風格,寄託深而措辭婉〈葉燮(ㄒ|ㄝˋ)《原詩》〉,愛好繡織麗字,鑲嵌典故,細針密線;因出於生活上真實的體驗,作品清麗而不浮淺,用字深刻,傾向於纖巧與柔美,呈現「枯荷聽雨聲」、「紅燭賞殘花」的境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無題》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

三、有傷時感事之作
借託史事,寄其弔古傷今之意,有較深的諷刺性,表現鮮明的政治傾向。
著眼於借鑑歷史的經驗教訓來指陳政事、譏評時世,使詠史成為政治詩的一種特殊形式。這些作品往往選擇歷史上封建帝王的荒淫誤國作為表現的主題。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

四、承先啟後的地位及影響
惻愴的情思和「美人香草」的表現形式源於屈原;傷時憂國的懷抱和精嚴頓挫的律法承自杜甫;
轉折層深的構思方式由李賀得到啟發;詞旨隱晦的作風受阮籍的影響;
而清新流麗的語言顯然脫胎於六朝民歌和齊梁文人詩。
在無題詩、詠史詩、詠物詩三種類型詩歌的發展上做出重要貢獻。
西崑體專取他的典麗,丟棄了他的深情遠意,實在是襲貌遺神,得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