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中國文學史(33)晚唐五代詞



晚唐詞人
溫庭筠
與李義山、段成式齊名,號三十六體。
專力寫詞,至此詞脫離詩成了正式獨立的文體;形式風格始脫離詩,詞律更為嚴整。
詩詞過渡期(晚唐)的重要代表,前人稱為「花間鼻祖」。

溫詞的風格以穠麗綿密為主,多用比興,以景寓情;和韋莊詞的疏淡明秀,時寓身世之感;李煜詞的多用賦體、直抒胸臆不同。代表作如《菩薩蠻》小山重迭金明滅、《更漏子》等,於寫景、述事中含蘊著主人公深沉的感情。

大多是感官描述與艷麗辭藻。作品內容主要描寫歌妓們苦悶情緒和追求真誠愛情及美好生活的願望,特別善於描摹女人細緻曲折的心理變化。前人每以寄託比興的解釋強加在其女人香草的內容,實則多餘。王國維:「畫屏金鷓鴣,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有褒有貶。
偶有境界擴大的描寫或通俗明快之作。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粧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菩薩蠻》

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菩薩蠻》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夢江南》


五代詞人
五代十國填詞風氣極盛,代表區域在西蜀(四川)和南唐(江南),主因這兩個地區遠離中原戰亂,成為苟安之局,形成經濟文化的重鎮。後蜀趙崇祚所編《花間集》被認為是最早的詞選集,正是西蜀詞的代表。多數作品描寫女性姿態和生活,反映當代宮廷和社會的糜爛,接承溫庭筠的發展。
《花間集》選錄標準:「鏤玉雕瓊,擬化工而迥巧;裁花剪葉,奪春豔以爭鮮。」
《花間集》當中作品(晚唐五代)與中唐詩人作品比較,中唐詩人雖已倚聲填詞,但作品終以詩為主,詞僅是淺興之作,而發展至此,詞已蔚為盛行,成為新的文學體裁。不但詞調與數量的增加,形式已脫離詩,詞家也已建立其特有風格。

韋莊
前期仕唐,後期仕蜀,今存韋詞大部分作於後期。長安應考時,值黃巢之亂,寫成長篇敘事詩《秦婦吟》,此詩長達一千六百六十六字,為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描寫戰亂中百姓流離喪亡的處境,譴責官軍的腐敗,詩中通過一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敘說,正面描寫黃巢起義軍攻佔長安、稱帝建國,與唐軍反覆爭奪長安以及最後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當日稱「秦婦吟秀才」。其一,直接而分明的描寫。白描筆法見稱,初步轉變溫庭筠的濃艷氣息,帶疏淡秀雅的筆調寫纏綿柔情。王國維稱「絃上黃鶯語」。其二,深婉低迴的暗示。風景和人物渲染出江南令人陶醉,內含曲折悲哀。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女冠子》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菩薩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