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中國文學史(二十六)山水田園詩

壹、興起之因
一、山水田園詩派的產生背景
盛唐時期社會安定,國力強大,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繁榮。文人士大夫的物質生活優裕,為漫遊行旅、賞玩山水提供了條件。社會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樸歸真的追求和佛家禪宗的淨心明性的境界,為詩歌提供了文化及審美心理的基墊。文人的隱逸情懷也與山水田園詩的形成有緊密的關係,但此際並非為隱而隱,而是釀成了一種嚮往自然、追求超然獨立的文化心態和崇尚自然的審美趣味。此外,晉宋以來的田園詩、山水詩的創作,也無疑提供了藝術上的借鑒。

二、山水田園詩派的特點
山水田園詩派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此外還有儲光羲、裴迪等人。他們繼承晉、宋以來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等人的田園詩、山水詩的創作傳統,形成了具有共同題材內容和相近藝術風格的詩歌流派。
(一)隱逸情結
盛唐山水田園詩的大量出現與隱逸之風的盛行有直接關係,當代詩人即便身在仕途也嚮往歸隱山林的閒適逍遙,但無消極遁世的純粹隱士。
這一時期的詩人,多有隱居經歷,有揮之難去的隱逸情結。他們多以歸隱入於山林,縱情山水顯示人品高潔。山水之美,確有某種淨化心靈的作用,使人產生忘情山水而自甘寂寞的高逸情懷。這種山水情懷對於明秀詩境創造十分重要。因惟有甘於寂寞,才能對自然有細緻的觀察和敏銳的感覺,才能以一種虛靈的胸襟去體悟山水,由實入虛,一片空明,向外發現了山水的美,向內發現了自己的真性情。
(二)佛禪思想
王維很早就歸心佛法,受禪宗影響較大。孟浩然、裴迪、儲光羲、常建等人,作詩深受禪風薰染。他們的山水詩創作,從觀物方式到感情格調,都帶有受禪宗思想影響的文化義蘊, 饒有禪意和禪趣。佛禪思想對王、孟等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他們坐禪,進入物我冥會的無我之境。以禪入定,由定生慧,從而使山水詩的創作獨具慧眼,進入意境創造。以禪趣為主而契入禪境,禪境常通過詩境來表現。對境觀心而道契玄微,動靜不二的禪意,滲入到山情水態之中,化作天光雲影,空靈自然。
王維詩雲「憶昔君在時,問我學無生」,無生之說出於大乘般若空觀,是「寂滅」、「涅槃」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是影響王、孟等人的主要觀念。其目標即靜坐澄心,達到一切皆淨空的無我境界。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垂。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終南別業》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過感化寺曇(ㄊㄢˊ)興上人山院》

超脫世俗的意蘊,心無滯礙。「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

貳、代表作家
一、王維
王維早年立志於功名進取,寫了許多風格雄渾、境界開闊,充滿豪情逸氣的詩作,運用形式,多方題材,頗有岑高詩派的雄渾之氣。其中以邊塞和遊俠題材的詩歌居多,如《少年行》、《從軍行》等。但在唐代詩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標誌其詩歌藝術成就的,還是山水田園詩。其詩歌的主要內容是反映田園隱逸生活,描寫自然山水。如《山居秋暝》、《終南山》、《鳥鳴澗》、《鹿柴》等,或寫田園生活的恬靜閒逸,或寫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

一、詩情與畫意的高度統一
蘇軾曾評論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善於發現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徵和狀態,以畫家的繪畫技巧去構圖和選擇色彩,並將詩人對自然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審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創造出寧靜淡泊而又優雅秀美的藝術境界。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

二、充滿禪趣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其中有些詩在幽邃、寂靜、空靈的藝術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禪宗佛理的觀照,是禪意、禪趣在詩境中的藝術體現。盛唐山水田園詩人帶禪趣的作品眾,但如王維直接契入空靈禪境者並不多,其詩獨具寧靜之美和靜觀寂照自然中的直覺印象,奠定他在此詩派難以企及的正宗地位。晚期具備內佛外儒,官成身退,保全天年的特點,創造鏡花水月般的純美詩境。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三、文字精煉
既有陶淵明詩歌的渾然天成的藝術境界,也有謝靈運詩歌的細緻精工的刻寫。語言清新明快,潔淨洗練,是樸素平淡與典雅秀美的完美結合。而且語言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作品也因入樂而廣為流傳,《送元二使安西》在唐時便被譜為《渭城曲》又名《陽關三疊》,民間傳唱許久。

渭城朝雨浴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二、孟浩然
孟浩然退隱和進取的衝突,四十歲以後才取得平衡,先前雖縱情山水,還不時流露出深感寂寞的孤獨。貼近生活、自然平淡,與王維同為田園山水詩派,但孟浩然更寫自己生活環境中的事物,不假雕飾。情思淨化,語言清淡,觀其詩,多以單行之氣運筆,無刻畫之跡,沖淡閑遠,往往不求工而自工。王士源稱其:「骨貌淑清,風神散朗。」隨意點染的景物與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遠的明秀詩境。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與諸子登峴(ㄒ|ㄢˋ)山》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三、韋應物及其他
韋應物同當日劉長卿為五言的雙璧,性高潔,有意學陶澹遠詩風。
儲光義表達返樸歸真、怡性養情的思想,留下許多田園生活的描寫,風格與孟浩然接近。

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落花芳草無行處,萬壑千峰獨閉門。《劉長卿.題鄭山人幽居》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種桑百餘樹,種黍三十畝。衣食既有餘,時時會親友。夏來菰(ㄍㄨ)米飯,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趨走。日暮閑園裡,團團蔭榆柳。酩酊乘夜歸,涼風吹戶牖。清淺望河漢,低昂看北斗。數甕猶未開,明朝能飲否。《儲光義.田家雜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