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中國文學史(三)史記

司馬遷,字子長,其父司馬談為太史令。從孔安國治尚書,從董仲舒習春秋。李陵兵敗,遷為其辯護,受宮刑。出獄後為中書令,內心「從俗浮沉,與時俯仰」而已。魯迅稱《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確為「風雨名山之業」。


壹、文學成就和特色


一、體例完備,展示社會風貌


《史記》由五種體例相互補充而形成的結構框架,溝連天人,貫通古今,在設計上頗具匠心,同時也使它的敍事範圍廣泛,展示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畫圖。十二本紀按帝王世代順序記敍各朝興衰終始,十表排列帝王侯國間大事,八書是有關經濟、文化、 天文、曆法等方面的專門論述,世家主要是貴族之家的歷史,列傳是不同階層、不同類型的人物傳記。《史記》這部紀傳體通史著作,在體例上衝破了以往歷史散文的局限,能夠把更多的內容納入其中,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總體風貌。


二、獨特的敍事脈絡


《史記》一書最有文學價值的是人物傳記。《史記》各層次人物傳記的排列基本是以時間為序,但又兼顧各傳記之間的內在聯繫,遵循著以類相從的原則。使幾位相關人物的傳記以類相從,前後相次,發展輪廓非常清晰,司馬遷對人物傳記次序的巧妙編排,造成了《史記》一書婉轉多變的敍事脈絡,在明滅起伏中體現了歷史和邏輯的統一。


三、對歷史材料的選擇剪裁和集中


司馬遷通過對歷史資料的選擇、剪裁和集中,使《史記》的人物傳記既正確地反映了他們在歷史上的活動和作用,又突出了他們思想和性格的主要特徵,塑造完整鮮明的人物形像。


留侯張良是古人所謂興漢三傑之一,劉邦說他是「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的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平時與劉邦談論的事情很多,但寫他的傳記只能寫與天下存亡有重大關係的事件,才能突出張良的特點及其在創建漢王朝的重大作用。


四、以事件突出人物特點


司馬遷在寫作人物傳記時,還盡力避免一般的梗概的敘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體細緻地描寫人物的活動,以突出人物的特點,塑造人物形像。司馬遷之所以對這些生活瑣事詳加敍述,就在於它們在人物的活動中帶有原始動因的性質,是諸多事得以生成的根源。


《李斯列傳》開頭寫了李斯的生活瑣事,但卻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觀、價值觀。他為了擺脫廁鼠的處境而成為倉鼠般的食利者,於是向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之後前往秦國遊說,在和荀子告別時又說道:「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這兩句話說得非常坦率,和他把廁鼠、倉鼠進行對比時所發的感慨一脈相承。


五、口語化表現人物的神態和性格


語言大量吸收民間口語、諺語和歌謠,具高度概括性和生動形象性,描寫人性精準。項羽、劉邦都曾觀看過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場面,並都為此發出了慨嘆。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也﹗」劉邦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作者正是通過兩人口語化的特點,感嘆的不同語氣表現人物的性格:前者咄咄逼人,表現項羽的強悍和豪爽;後者委婉曲折,突出了劉邦老練和深沉。


六、開創史論方式


開創「史公曰」這一史論的方式。它們或寫人物的傳聞軼事,或訂正史實的訛誤,或抒寫作者的感想,夾敘夾議,不拘一格,有的含蓄蘊藉,有的流暢明快,是人物傳記的延伸和補充,而成為人物傳記有機組成部分。司馬遷在人物傳記的敘述和評論中採用民歌、謠諺和俗語,從而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生動性。


如《淮南衡山列傳》中引民歌:「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揭露統治階級內部的骨肉相殘。《李將軍列傳》引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來讚揚李廣的品格和人們對他的敬仰。


貳、影響


一、標誌中國古代史傳文學的發展成熟


《史記》是我國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同時也是我國傳記文學的開端。中國古代史傳文學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初具規模,記言為《尚書》,記事為《春秋》,其後又有編年體的《左傳》和國別體的《國語》、《戰國策》。但是,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史學著作,卻是司馬遷的首創。


《史記》是傳記文學名著,但它具有詩的意蘊和魅力。《史記》指次古今,出入風騷,對《詩經》和《楚辭》均有繼承,同時,戰國散文那種酣暢淋漓的風格也為《史記》所借鑒,充分體現了大一統王朝中各種文學傳統的融匯。


二、古代散文的楷模


司馬遷在《史記》中所體現的實錄精神和敘事才能,歷代的史學家和散文家都十分推崇,從唐代韓愈、柳宗元等倡導古文運動起,歷代古文家或散文家在反對繁縟或艱澀的文風時,都是以《史記》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


《史記》在語言上平易簡潔而又富有表現力,把許多詰屈聱牙的古書詞句譯成漢代書面語,還適當地引用口語、諺語,顯得生動鮮活。《史記》語言多是單行奇字,不刻意追求對仗工穩,亦不避諱重複用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正因為如此,歷史上的古文家在批評駢儷文的形式主義傾向和糾正艱澀古奧文風時,都要標舉《史記》,把它視為古文的典範。


三、為後代小說創作累積寶貴經驗


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許多基本手法,在《史記》中都已經開始運用,如:使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語言,通過具體事件或生活瑣事顯示人物性格,把人物置於矛盾衝突中加以表現。從唐傳奇到明清小說,在人物塑造、情節安排、場面描寫等方面都可以見到《史記》的痕跡。同時,古代作家還從寫法上探討《史記》與小說的關係,得出了許多精闢的結論。


四、後代小說戲劇的取材對象


《史記》的許多人物故事相繼被寫入戲劇,搬上舞臺。 據李長之統計,在現存元雜劇中,有不少即採自《史記》的故事。後來京劇也有不少劇碼取材於《史記》。總之,《史記》成為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的材料寶庫,它作為高品位的藝術礦藏得到反覆地開發利用。